嗨!我是馬克
今天的內容是要告訴你讓孩子好好喝奶的技巧,相信你一定有遇過寶寶不喝奶的時候? 當寶寶不配合時你一定覺得擔心又無奈,在我剛當爸爸時這問題也曾經困擾我,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心情,每個快樂孩子背後都是含辛茹苦的父母阿,但我成功地讓我的兩個寶寶六個月時身高都在媽媽手冊中發展常模的百分位97,也就是統計學一百個小朋友的前三名,今天推薦幾個我常用的餵奶技巧,讓你的寶寶也每天喝光光。
寶寶狀況辨識
在使用技巧前,一定要先了解寶寶不喝奶狀況和判斷,透過觀察寶寶的表現,判斷寶寶不喝奶的原因,以下幾種常見的狀況,看看有沒有發生在你家寶寶身上,可以做個簡單的狀況辨識。
狀況一、脹氣
寶寶張嘴想喝,但喝兩口就又哭又鬧,並且全身往後弓、踢腳或躺著時一直把屁股頂起,顯得很生氣,你奶瓶到他嘴邊可能會張口吸吮,但吸兩口又開始哭鬧,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有脹氣,可以試著輕拍寶寶肚子,聽看看有沒有許多空氣的聲音。
狀況二、想睡覺
寶寶感覺想喝,但吸進去又立刻吐出來,並且不斷哭鬧,與脹氣情況類似,差別在於不會有全身往後弓的動作,這時我建議可以回想一下寶寶這餐的活動和睡覺時間,很有可能其實是想睡覺,有時候寶寶玩得太累想睡覺時也會有喝不下的情形。
狀況三、姿勢及奶瓶
寶寶很努力在吸吮,但感覺奶水減少速度很慢,最後有可能還沒喝完寶寶就睡著或是不喝,輕點奶瓶也叫不醒,月齡較小的寶寶會這樣很正常,但如果三個月以上這種狀況又常發生,可能需要審視餵奶的姿勢或是奶瓶是否適合。
狀況四、奶量過多
寶寶沒特別情緒,但是喝到最後邊喝邊從嘴角漏出,這種狀況可能奶量過多,也有可能是這餐都在睡覺沒有活動的關係。
狀況五、厭奶期
寶寶就是不喝,會把奶嘴頂出來,奶瓶到嘴邊試探甚至會撇頭給你拒絕,但活動量及精神都很正常,並且持續好幾天,如果確定奶水沒有問題也沒變味道,餵食環境也沒改變,那這種狀況可能是厭奶期到了。

依狀況排除問題
脹氣
拍嗝
我們的消化系統,是從口、咽、食道、胃、腸、最後肛門排出,其中會在胃及腸道中停留較久,如果裡面某一段充滿大量氣體,就會造成脹氣導致寶寶食慾不佳喝不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寶寶從口或肛門將氣體排出。
拍嗝的時機點在剛喝完奶時效果最好,三個月內的寶寶有時甚至喝到一半需要先幫他拍拍後才能繼續喝,各種拍嗝姿勢其實原理都是溫和的從體外向胃加壓,並且保持較直立的姿勢,幫助寶寶把氣體排出,推薦以下兩種姿勢。
第一個是讓寶寶直立,並把頭枕在我肩膀上,如果背後有支撐的話,我會把身體微微往後靠,如果背後沒有支撐,在直立的姿勢下,我會刻意讓寶寶屁股稍稍抬高並稍微的遠離我的身體,讓寶寶的胸部能更浮貼在我的胸口,同時輕拍他的背部或畫圈圈,注意拍的時候要把手掌拱起,新生兒的脊椎很臟器還很脆弱,手掌實拍容易造成寶寶受傷,之所以要將屁股稍微往外推,是因為我們抱著寶寶屁屁時,如果我們身體沒往後靠,寶寶的胸部是有點懸空的,那就沒有達到對胃部溫和加壓的效果,稍微往外推就好,過度加壓很可能連奶水一起噴出來,雖然這個姿勢比較累,但通常寶寶會很快的打嗝,那我們就能恢復到對我們較輕鬆的位置,如果寶寶一直沒打嗝也沒關係,讓寶寶直立靠在我們身上休息一下,有時換個姿勢就嗝出來了,這個姿勢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好好的吸寶寶的味道,感覺寶寶身上好像有一個說不上來的特殊氣味,我總是會想要去吸耶,你們會這樣嗎?
第二個姿勢我會讓寶寶坐在我們大腿,手掌撐住寶寶的胸部,手指托住寶寶的頭,然後慢慢的讓寶寶轉圈,或稍微往前傾並輕拍背部,這個姿勢好的地方在,有時候轉圈寶寶會以為你在跟他玩,會很開心,坐在腿上也比較能和她互動,這是兩個我比較常用的拍嗝姿勢跟你們分享。

寶寶不打嗝怎麼辦?
如果真的拍嗝拍不出來,喝奶後我至少會讓寶寶直立20分鐘,再讓讓寶寶回去休息,注意休息時要側躺,預防如果因打嗝而溢奶時不會阻塞呼吸道,建議剛喝完時讓寶寶以右側朝下的側躺,比較不會壓迫到胃部。
寶寶下肢運動
下肢運動,上篇的策略有提到,喝奶時間到了而寶寶還在睡覺,我會用換尿布的方式不小心吵醒他,大家應該有注意到,我們在幫寶寶換尿布時,寶寶特別容易排氣,那是因為我們為了墊尿布時會把寶寶的雙腳和屁屁抬高,會牽動擠壓到寶寶的下腹部,進而幫助寶寶排氣,下肢的運動,就像那個姿勢一樣,但我們不用刻意去抬高寶寶的屁股,而是帶著寶寶的膝蓋往復部頂,讓屁屁自然上抬就好,可以兩隻腳一起做也可以一次一支腳,並同時和寶寶互動,重複這個動作多做幾次就能幫助寶寶排出腸道氣體囉。
脹氣膏和按摩
一般的寶寶只需要認真拍嗝和下肢運動就能把過多的氣體排出,但有些寶寶可能腸胃比較不好,會比較容易脹氣,像我家大寶以前就是這樣,在媽媽肚子時超音波就能看見肚子便秘,如果是這樣可以考慮使用脹氣膏,並且按摩寶寶的復部,可以用由上往下推或順食針圍著肚臍畫圓的方式輕輕按摩,並同時搭配下肢活動,效果會更好。
想睡覺
有時候你會發現寶寶很興奮的一直玩,玩很久,到了你覺得他可能餓了的時候,拿奶給他,他喝兩口後就又哭又鬧的,這種狀況很有可能是因為想睡覺而造成的,可以試著哄他睡,如果是這個原因,常常姿勢擺好,環境控制後,搖兩下拍兩下屁屁他就閉上眼睛囉,我遇到這種狀況通常會讓他小睡一下再喝奶,充個電後就會乖乖配合囉。
餵奶姿勢
傳統躺姿 VS 坐姿90度
過去傳統的餵奶方式是讓寶寶較接近平躺,僅稍微抬高頭部,並且把奶瓶幾乎90度直立,而近年比較推崇的姿勢是讓寶寶坐幾乎90度,奶瓶角度為水平。
傳統的餵奶方式一直以來讓人詬病的就是會強迫灌食,在奶瓶直立的情況下寶寶會被迫將流入的奶水吞下,這個姿勢會造成寶寶喝奶的壓力,並且常有嗆咳的情況,而近年來推崇的坐姿90度餵奶,讓寶寶有充分的自主權,而且對於同時有親餵的寶寶,較不會造成混淆,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一定是用坐姿直立餵奶吧, 我的宗旨是,簡單的觀念,輕鬆的父母才會有快樂優秀的孩子,坐姿90度餵奶確實好處很多,但如果真的讓寶寶一直維持90度坐姿喝奶,一餐會喝比較長的時間,雖然專家的意見通常都是說一些狀況沒有關係,但這會導致寶寶在喝奶這件事上會花掉大量的時間,尤其新生兒一天可能要喝7~8餐,會對照顧者造成很大的負擔,由於我老婆並沒有同時親餵,我也自認沒有那個時間精力,我不想要我和寶寶的相處時間都在餵奶,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在寶寶醒著時有其他互動。

我的方式
傳統的餵奶方式會造成寶寶喝奶壓力,所以我選擇了一個折衷的方法! 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在寶寶剛開始喝奶時,我會先讓寶寶維持坐姿,輕點他的下巴和嘴角,奶瓶呈現水平的方式,因為有時寶寶剛開始喝會比較急,我會用奶瓶的角度控制流速流量,當我觀察寶寶開始穩定的吸吮後,我就會慢慢提高奶瓶的角度,同時讓寶寶身體微微傾斜到60度左右,讓寶寶喝的更快更輕鬆一些,但要注意這個過程,要讓寶寶的脖子和雙手是能自由移動的,這樣寶寶如果不想喝時就會自己撇頭或用手撥開奶瓶,讓寶寶有拒絕的空間同時又能加快喝奶速度。
其實寶寶3~4個月大後,就不太會有強迫灌食的問題,他有的是各種方法不喝奶,前陣子我家老二,就學會用舌頭把洞堵住,還一邊對著你笑,一臉非常得意的樣子,當我看他真的不喝時,我會把他抱起來,拍拍嗝或讓他維持一下坐姿,如果沒打嗝我會等10分鐘或等他打嗝後,我就會再重覆剛剛的方式,嘗試讓寶寶再喝看看,一般我會嘗試兩到三次,如果寶寶真的不想喝,我就不會再勉強,但我會思考他這餐奶量變化的原因,並按照我上一期介紹的餵奶策略,確實記錄下來。
注意寶寶身高對姿勢影響
這邊再補充提醒一點常常會被忽略的,就是隨著寶寶長大,他會變長,要注意原本的姿勢,會不會隨著她身高的改變,其實已經變成不舒服的姿勢,進而影響食慾,我家大寶就發生過這個狀況,他的身高在生長曲線常模中一直是百分位97以上,算是身高長的很快的小孩,導致我們沒注意到這個變化,那時的狀況是只有我能餵,我老婆和我媽一要給他喝奶就生氣,因為我身材比較高大的關係,我抱的姿勢能讓他肚子比較舒展比較舒服,後來我發現這個可能原因後,換個姿勢就可以順利餵奶了。
奶瓶
口徑大小
應該大家都知道奶瓶的奶嘴頭有分大小,分幾個月大適用的,但不是說寶寶一到三個月就~碰~喚奶嘴~一到六個月又碰~喚奶嘴~,是要藉由觀察寶寶的喝奶狀況來調整,如果寶寶胃口變好,奶量開始增加,但增加的同時變成喝很久而且還沒喝玩就睡著或在奶瓶排氣沒問題的前提下直接把奶嘴吸到扁掉,那就可以試著換大一號的奶嘴頭,但如果寶寶喝奶的時候是很容易從嘴角流出,常常喝完毛巾衣服濕了一大片,那就先不要急著換。
奶嘴類型
奶嘴頭有很多類型,圓孔、Y字、十字等等,基本上我只把他們分成兩類,自然出乳和吸吮出乳,其中以圓孔和十字最常見,圓孔是自然出乳,好處是流速穩定,但壞處是寶寶不能自己控制,相較下比較容易有嗆咳的情況,再來十字是需吸吮才會有奶水流出,寶寶吸起來會較費力,沒有哪種比較好,看你家寶寶喝奶習慣,如果你用圓孔發現很容易嗆咳就可以改用十字的試試,如果你用十字的,覺得寶寶喝奶時間過長,就可以換圓孔試試,這邊小提醒一下,圓孔相較比較耐用一些,十字的由於構造關係,奶嘴頭較容易破損,要更頻繁的做定期更換。
奶嘴排氣
寶寶喝奶時要注意奶瓶的排氣是否順暢,嘴頭是否有在排氣,如果排氣不順瓶內會變成真空狀態,會讓寶寶越來越難吸,有時你會發現奶嘴頭吸到扁掉,或是他一直認真的吸吮,但奶水沒有減少或減少很慢,推薦大家一款便宜又好用的,我用過4~5家的奶瓶,各種價位都有,這款CP值最高,有興趣的可以點這裡。

奶瓶使用小技巧
我在每餐餵奶時,都會特地先把瓶口轉開,再轉回去,讓瓶內空氣壓力和外面相同,這樣寶寶喝奶的流速會比較穩定,相信你們一定都遇過神奇的30ml,就是寶寶很常固定喝到剩20~30ml左右就停下來,這時候你可以嘗試把奶瓶轉開再轉回去,有時轉開你會聽到氣體噴出的聲音,氣體噴出後就可以再嘗試看看。
奶量過多
寶寶的胃容量關係到他一次可以喝多少奶,這個數字並不是不變的,如果脹氣或是上一餐還沒消化完都會影響他下一餐喝奶的量,喝母奶的寶寶還和媽媽的進食有關,如果發現寶寶是一邊喝一邊漏很可能就是胃已經裝滿囉,這時候我們要放寬心,不要硬塞了,喝奶的時候多少會有氣體進入,把寶寶抱起來拍拍嗝,寶寶才有機會再繼續進食,如果發現寶寶每餐都這樣,很有可能是我們準備的奶量過多了,或是餵食太頻繁,試著以10ml為單位調整看看,或是拉長餵奶間隔,但如果發現寶寶幾乎每次都喝光,而且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或是奶已經喝完還會一直吸,甚至生氣,那就要考慮增加奶量嘗試,我一樣都以10ML為單位去調整。
厭奶期
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發生厭奶期,而且說來就來,突然間寶寶好像都不餓了,每一餐都剩了超多,和原本食量完全不一樣,但好像也沒有其他特別狀況,情緒和原本一樣沒特別變化,活動量正常,也睡得很好,但就是不喝奶或喝很少,在照顧老大的時候,說真的我有點擔心,覺得他喝那麼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後來一周過後突然就正常了,二寶厭奶期很早,在兩個多月就出現,但這次我們有經驗了,他沒喝完就先暫停,過個一小時在試試,如果還是不喝,就等下一餐,基本上就是少量多餐,但還是努力維持一定的規律,不要特別去硬塞,也不要特意去餓他,但可以去曾加他的活動量,多和他說話和他遊戲,自然就會刺激食慾,過個一兩周就會恢復正常囉。
舒適的餵奶環境
在整個育兒的過程中,父母最痛苦的也許就是睡眠和痠痛,睡眠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來介紹,痠痛最常發生就是下背也就是我們說的腰、還有頸部和手,在餵奶時候請先準備好幾件事,餵奶的環境要有舒服的地方能讓我們背靠著,甚至能讓頭往後靠著休息一下,或是準備一些大毛巾或小枕頭,讓我們餵奶時托著寶寶的手可以靠在上面支撐,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協助,痠痛都是長時間累積的,剛開始照顧寶寶時一方面寶寶體重較輕,而且我們還處於體力充沛的時候,當照顧兩三個月後, 如果姿勢沒有好好調整,也不懂得讓自己好好休息,各種酸痛就會慢慢跑出來,若是再加上睡眠不足,你可能每天都會覺得非常的疲憊,記住! 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給寶寶更好的照顧品質。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我認為寶寶不喝奶都是有原因的,這些是我遇過並解決的狀況,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麻煩讓我知道,FB粉絲團、Youtube幫我按讚、留言和訂閱,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